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卡、花唄等消費信貸產品讓大家“花著明天的錢,圓著今天的消費夢”。但很多年輕人,在消費時不考慮自己的還款能力。
原本是該在家享清福的年紀,卻因兒子欠下巨款不得不打工還債。面對早已失聯、不知去向的兒子,年邁的老父親沒有埋怨、沒有責備,只希望他能順順利利地跨過這個坎。
故事的主人公阿剛是一位30多歲的銷售,平日里沒有太多花銷的他,生活過得倒也自在,周末還能回家陪陪父親,嘮嘮嗑、喝點小酒,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然而,2013年的一次“借錢”,徹底打破了這份寧靜,也將他推向了深淵。
初次見到阿剛的時候,他微微欠身,向我點了一下頭,算是打過招呼了,這或許是他以前做銷售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吧。我仔細端詳著這個男人,雖然只有30多歲,但兩頰微微下凹、眼窩深陷,感覺瘦得已經脫了相。說起自己的故事,阿剛略微停頓了一下,眼睛瞥了一眼窗外,長呼了一口氣說,自己原本是一個普通的銷售,因為工作的原因辦了不少信用卡,都是自己“救急”,或是給客戶臨時墊款時用的。
圖標簽名稱 可一切從2013年4月份發生了改變。一位老同學向阿剛借錢,因為利息比銀行高出不少,他就一口答應了下來。這老同學倒也靠譜,按時把本金和利息打到了阿剛的賬戶里。一來二去,老同學借的錢越來越多,阿剛手里沒那么多錢,他就想到了手中的信用卡。阿剛用信用卡套現,然后再把錢借給老同學。一邊刷,一邊還,朋友給的利息就是白掙的錢。慢慢的,阿剛覺得這種方式掙錢,可比工作輕松多了,干脆辭職在家“守株待兔”。
后來,老同學借的錢越來越多,還不按時還錢,阿剛的信用卡開始“斷糧”了。說到這里,阿剛嘆了口氣說:“我手里現在還有很多他寫的借條,都是沒還的。”沒了工作,也收不回借款和利息,阿剛一下子沒有了收入來源,只能繼續透支,在銀行之間“拆東墻補西墻”。銀行多次催款,他也還不上。最后,索性就不還了。阿剛換了手機號,在外面四處躲債,連家也不回,玩起了人間蒸發。
圖標簽名稱 無奈之下,銀行只好聯系阿剛的家人。可家中,只有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老父親。“他啊,什么都沒說。突然就不回家了,手機也打不通。倒是銀行一個勁地往家里寄信,我也看不懂。后來接過好幾個電話,人家銀行的人都來家里了,我才知道他是欠了銀行的錢吶。”在膠州市人民檢察院的休息室里,提起兒子的事,阿剛的父親無奈地說。
我在閑聊時了解到,阿剛的父親已經退休了,面對兒子欠銀行幾十萬的事實,老人沒有埋怨和責備,只是說:“能怎么辦呢?兒子造出來的孽,還不是老子來還?我只希望他能認識到錯誤,早點出來,我在家等著他。”那一刻,我看到了老人眼角的淚光,但他卻眨眨眼,把淚水忍了回去。就這樣,阿剛的父親拿出了幾乎全部的積蓄,才僅僅補上了不到一半兒的“窟窿”。沒辦法,老人只得咬著牙,出門多打幾份散工,想辦法把這個錢補上。
當我把這些轉達給阿剛時,這個30多歲的男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嚎啕大哭起來。我沒有打斷他,只是遞給了他一張紙巾,任由他的眼淚從指縫間涌出。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哭吧,哭出來能好受點,希望這淚水啊能洗滌你的罪過, 別再讓老人為你操心了!”他拼命地點頭。我知道,這次他真的聽進去了。
最終,阿剛因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然不歸還,數額巨大,構成信用卡詐騙罪。但他自動投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定為自首,可從輕處罰。
圖標簽名稱

卡卡君有話說

阿剛一案絕非個例,留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卡、花唄等消費信貸產品讓大家“花著明天的錢,圓著今天的消費夢”。但很多年輕人,在消費時不考慮自己的還款能力,有時形成逾期也不在乎。最后,往往是父母和家人拿出錢來收拾爛攤子。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經發卡行兩次有效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便會被認定是惡意透支。
為了阿剛和他父親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為了讓家人能夠放心,也為了自己以后能夠順利辦理貸款等業務,大家在使用該類產品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及時還款,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欲望,讓自己的征信記錄留下污點,甚至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