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養卡”套現亂象調查。
透支消費“以貸還貸”“以卡養卡”將借款違規用于非消費領域
● 有些消費者過度依賴信用卡透支消費,陷入“以貸還貸”“以卡養卡”的境況,導致資金緊張、還款壓力倍增;還有些消費者將信用卡借款違規用于房地產、證券等非消費領域,放大資金杠桿,容易導致個人或家庭財務不可持續,也致使金融機構風險累積
● 消費者應當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費,不要“以卡養卡”“以貸還貸”,更不要“短借長用”,合理發揮信用卡等消費類貸款工具的消費支持作用
● 解決信用卡套現問題,除了要建設相關法律體系以及收單規范等全方位的防范綜合治理工程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信用卡監管的執行力度
銀保監會表示,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快,已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也日益突顯。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有些消費者過度依賴信用卡透支消費,背負了超出其償還能力的大額信用卡貸款,甚至陷入“以貸還貸”“以卡養卡”的境況,導致資金緊張、還款壓力倍增等問題;還有些消費者將信用卡借款違規用于房地產、證券、基金、理財等非消費領域,放大資金杠桿,容易導致個人或家庭財務不可持續,并會承擔相應后果,也致使金融機構風險累積。
以卡養卡資金緊張
6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27%。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應償信貸余額已逼近兩年最高額。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有的消費者通過“以卡養卡”的方式來避免信用卡還款,也就是通過辦理不同機構的信用卡,利用不同還款日期來實現循環還款。
杭州市民張女士使用“以卡養卡”的方式進行還款差不多有五六年了,她在3個銀行辦理了不同的信用卡,通過自行購買的POS機實現不同銀行的信用卡還款和交易,無需提取現金,只需要用POS機綁定一張儲蓄卡,利用儲蓄卡即可實現不同信用卡的消費與還款,每個月循環還款的資金在1萬元左右。
“每個月的還款日是我最著急的時候,生怕錯過還款日就被拉入黑名單。”張女士說。
與“以卡養卡”類似的手段還有消費者利用信用卡進出賬單的原理,將本月的錢推遲到下個月償還或者無限期延遲。
流傳多種套現方式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稱,短期內,信用卡貸款仍處在風險暴露期,,不過無論是發卡量還是交易額,目前均在穩步恢復過程中。與此同時,為應對疫情影響,多家銀行一手加大力度促刷卡消費,一手加快恢復催收產能。
“這種現象在當前非常明顯,它不僅會加速個人杠桿的上升,還會增加違約風險的概率。另一個問題就是圍繞信用卡的犯罪,這主要集中在利用信用卡套現的問題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普遍出現發卡量和交易額下降、逾期率升高的現象。
隱蔽性強難以發現
近期,幾家商業銀行調整信用卡積分規則,中國人民銀行也就《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這些調整引發了社會對于信用卡套現的關注。
所謂信用卡套現,是指持卡人不是通過正常的合法手續(ATM機或銀行柜臺)提取現金,而是通過其他非合法手段將卡中的信用額度以現金的方式套取,同時又不向銀行支付提現費用的行為。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流傳多種套現方式,有利用二維碼掃碼給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取現金的,也有通過刷POS機獲取現金的,還有利用第三方軟件對信用卡進行消費,再以現金方式返還給消費者等。